第46章 天机阁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稷下学宫蔚然深秀,号称聚天下贤士于稷下,源远流长。但是鲜少有人知道绵延千年的学宫竟然从始至终都是私学,历史滚滚洪流中,无论雄才伟略的君主还是荒嬉无度的昏君,都不曾过多染指稷下学宫,暗中可能会有小动作,但到底也没有撼动它在文人士子心目中的超凡地位。稷下学宫一直游离庙堂之外,授学驳杂,诸子百家并存,施行“无官守,无言责”的方针,学术氛围浓厚,被誉为学宫只要一人尚存,便是中原文脉不断。即便是春秋一战之后定鼎中原的大秦王朝,对于稷下学宫仍是以礼相待,虽说都是些浮于表面的虚礼,并不影响扶持国子监翰林院与其争相抗衡,希冀着有朝一日打造出三足鼎立的文坛格局,但明面上还是百般恩典,就说当朝位列一品的三位老文官,其中资历较老的一位便是学宫大祭酒程之洞,并且还曾任了八年的太子傅。由此看来,如今哪怕朝廷开科设举,国子监翰林院分去不少才华横溢的年轻读书种子,稷下学宫仍然还是天下文坛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。

可能是临近稷下学宫的缘故,城中茶肆酒楼就连取名都颇为风雅,据说好些几百年老店的灰白墙壁上,都留有各朝各代儒客清流写下的断句诗篇。他们有的甘守清贫,不事权贵,低落尘埃,亦有人贪恋虚名,倾心谄媚,扶摇直上。胸怀高才本欲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实在太多太多,但青史留名的,却有几人?

烟柳楼地处城中僻静处,名字取自“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

清明时令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。常安百姓忙完扫墓祭祖,熙熙攘攘结伴出游踏青,城中酒楼客栈生意不可避免的要惨淡许多,地势不佳的烟柳楼更是如此,掌柜趴在桌子大堂上,郁郁寡欢,惦记着何时才能攒够银子买下相中已久的小宅,虽说也就是个两进三开的格局,但这可是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帝都,皇宫里的人看不起内城本土人士,内城百姓看不起迁移户,迁移户看不起住在主街外的居民,都是常态。总而言之,能在这里有属于自己的方寸立足地,殊为不易。况且如今年年太平,不见硝烟,多购置些房产备着总没有坏处,家里婆娘时常埋怨给闺女的嫁妆留得少了,撑不起脸面,跟邻里老张家相比差得太多,掌柜的作为家里的顶梁柱,虽然一年到晚做些艰苦营生,但到底不好跟妇人家去争辩什么,每日累如猪狗,回家能喝到一口闺女亲手泡的茶水便已心满意足,偶尔也会想,要不就忍痛割爱,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幅字画卖了?当初从一位后梁遗民手中购得,如今定能卖出个满意高价,可活了大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青锋传 李二:我表弟过于给力 江山横刀美人香 手握兵马虎符,铁骑横推人间 棺越:开局便是冒牌货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大明:十岁科举状元,朝廷震惊 朕,剩者为王 大宋:大明没想到吧,我还活着 大明: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 火中重生:烈焰之魂! 明末:乱世崛起 三国:坑爹系统,我偏助刘不助曹 皇天无极经 都穿越了,谁还惯着你,造反! 抗战: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 大明,世界第一强国 回到大汉打天下 孟获,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